发布时间:2025-08-11 17:59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2890
煤炭价格自6月末持续反弹至今,陕西煤业发布的相关经营数据也积极向好。目前,陕西煤业正聚焦构建“煤电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反内卷+旺季来临”等因素催化下,煤炭价格于6月中旬开始触底反弹。截至8月1日,秦港Q5500动力煤平仓价相比今年上半年最低价格609元/吨已累计上涨8.87%。
作为原煤产量过亿吨的西北动力煤龙头企业,陕西煤业或受益于煤价反弹。公司近年自产煤销量持续提升,同时,在煤价中枢价格下移过程中构建新发展格局。2024年,陕西煤业收购陕煤电力集团火电资产,推动“煤电一体化”产业联动建设,此举有助于提升公司营收稳定性,平抑煤炭市场波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
“反内卷”持续发酵
煤炭价格反弹
在高温用电需求、产能核查与库存下行等因素合力支撑下,近期动力煤、焦煤价格反弹。截至8月1日,动力煤方面,秦港Q5500动力末煤平仓价663元/吨,周环比增长1.5%,内蒙古、山西、陕西产地价格大涨;焦煤方面,京唐港主焦煤库提价1680元/吨,周环比持平,山西产地价小涨,河南、安徽产地价格持平。
与之对应的,煤炭市场库存有所下行。截至8月1日,动力煤462家样本矿山日均产量为547.4万吨,环比下降18.8万吨,年同比下降2.6%;532家精煤库存248.3万吨,年同比下降19.5%。
拉长时间来看,7月至今煤炭价格已有较大力度反弹。据开源证券研报,截至8月1日,秦港Q5500动力煤平仓价相比今年上半年最低价格609元/吨已累计上涨8.87%;京唐港主焦煤报价从7月初的1230元/吨的底部反弹至1680元/吨,区间涨幅36.59%。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煤价在成本支撑位底部区间震荡,伴随需求端全国高温天气蔓延、电厂日耗攀升,煤价自6月底开始止跌企稳后逐渐回升。此外,近期行业“超产核查”等政策手段正加速煤炭基本面调整。
7月2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促进煤炭供应平稳有序的通知。通知显示,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价格持续下行,部分煤矿企业“以量补价”,超公告产能组织生产严重扰乱煤炭市场秩序。为规范煤矿企业生产行为,促进煤炭供应平稳有序,国家能源局拟于近期在重点产煤省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工作。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正草案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
招商证券等机构研报认为,此次超产核查通知像一剂催化剂,通过政策手段加速煤炭基本面调整。通知要求对2024年全年产量超过核定产能以及2025年上半年单月产量超产10%的煤矿进行整改,核查范围锁定在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陕西、宁夏、新疆等煤炭主产区的在产和试运转煤矿,重点在于引导煤炭平稳有序供应,对动力煤价格托底作用更显著。此次“反内卷”政策叠加三伏天火电增长,对煤炭价格形成较强支撑,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市场确认2025年二季度或已成今年煤炭行业基本面的底部区间,短期内煤炭价格易涨难跌。
另据华福证券研报,由于双碳背景下产能控制严格,开采深入及安全标准提高后焦煤开采难度加大,煤炭供给弹性有限。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难以改变,宏观经济偏弱虽阶段性影响了煤炭需求,但供给偏刚性及成本上升有效支撑煤价底部,煤价仍有望维持震荡格局。煤企资产报表普遍较为健康,叠加分红比例整体改善,煤炭股仍有比较优势。
产销量持续释放
自产煤贡献业绩支柱
作为原煤产量过亿吨的西北动力煤龙头,陕西煤业近期颇受关注。公司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以及生产服务等业务,煤炭产品主要用于电力、化工以及冶金等行业。截至2024年末,陕西煤业拥有煤炭储量179.3亿吨、可开采储量102.46亿吨,可开采年限70年以上,煤炭资源储量位于中国煤炭上市公司前列。
一直以来,陕西煤业主打资源优势、产能优势、区位优势、煤电联营优势等多项核心竞争力——97%以上的煤炭资源位于陕北矿区、彬黄等优质采煤区,产煤区90%以上的煤炭储量属于优质煤;2024年,公司核定产能1.62亿吨,所属矿井中95%以上产能均位于国家“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大型煤炭基地;公司主力矿井位于陕西榆林,与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共同组成我国能源化工“金三角”,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2024年,公司延伸煤炭主业产业链,收购陕煤电力集团火电资产,打造煤电联营一体化。
从区域布局看,公司的西北地区业务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陕西煤业在西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913.03亿元,占总体营业收入的49.58%,该区域营收规模同比增长22.59%,是其为数不多实现营收正向增长的区域之一。此外,华中、华东、西南、华北地区营业收入分别为460.76亿元、193.28亿元、131.27亿元、128.87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25.02%、10.50%、7.13%、7.00%。
从产品类别来看,自产煤构成陕西煤业的业绩支柱。2024年,陕西煤业的自产煤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4.62亿元,在公司营收占比52.38%,该板块毛利率56.80%,在公司各大业务中居首;此外,公司贸易煤、电力、运输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62.11亿元、161.76亿元、8.76亿元,在公司营收占比35.96%、8.78%、0.48%;毛利率水平分别为1.45%、14.16%、42.52%。
近年陕西煤业业绩整体稳健,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07.19亿元、1814.72亿元、1841.45亿元;其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70.26亿元、231.00亿元、223.60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1.62亿元,同比下降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05亿元,同比下降1.23%。
其间陕西煤业产能持续释放,产销量其实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4年,陕西煤业煤炭产量15728万吨、16372万吨、1704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1.0%、4.1%、4.1%,煤炭产量于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另据陕西煤业近日披露的2025年7月主要运营数据,今年前7月,公司煤炭累计产量10152万吨,同比增长1.15%;自产煤累计销量9386万吨,同比增长1.61%。
当前,陕西煤业依然保持成本优势。据公司年报,2024年公司聚焦成本管控,积极推进大成本管控体系,公司原选煤单位完全成本289.92元/吨,同比降低6.67元/吨,降幅2.25%,其间材料费、相关税费等均有所减少。
从现金流等指标来看,陕西煤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比较充沛,该项指标近三年均在300亿元以上。2024年,陕西煤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3.5亿元,同比增长0.87%。
公司持续多年50%以上的现金分红比例也彰显其红利属性。2021年至2024年,陕西煤业股利支付率分别为61.91%、60.17%、60.03%、58.45%。另据公司在2024年报中披露的分红预案,公司该年度共计现金分红金额110.14亿元,本次年度利润分配与前次中期利润分配、三季度中期利润分配金额合并计算,共计现金分红金额130.70亿元,占公司当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的65%。
聚焦“煤电一体化”发展格局
2025年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59.40%
2024年,陕西煤业以约157亿元现金收购集团所持陕煤电力集团88.65%股权,借此构建“煤电一体化”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陕西煤业2024年年报披露,陕煤电力集团主要业务为火力发电,控股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9620MW,其中在运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300MW,在建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1320MW,现管理控股电厂10家,其中运营电厂7家,在建电厂3家,机组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省份。
陕西煤业同时介绍,通过收购电力资产,公司形成规模可观、高效运营的煤炭、发电业务,高效连接“两湖一江”资源供应与长江经济带能源需求。2024年,彬长矿业成功实现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CFB机组投产发电;黄陵矿业二期2×1000MW电厂全面进入主体建设,三期2×1000MW项目取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
于陕西煤业而言,运营火力发电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营收稳定性,平抑煤炭市场波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2024年公司总发电量376.1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41%;售电量351.2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37%。2024年公司电力业务贡献营业收入161.76亿元,毛利率14.16%。
另据陕西煤业近日披露的2025年7月主要运营数据,今年前7个月,公司总发电量累计226.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94%;总售电量212.4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03%。不过,7月份单月,公司总发电量48.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13%;总售电量4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97%。
据2024年年报,陕西煤业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为135.59亿元,同比增加159.40%,主要用于电力业务项目,具体包括黄陵店头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扩建工程项目、长安益阳发电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陕煤电力上高有限公司2×1000MW清洁煤电扩建项目等。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