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世界
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滚动 ->内容

绿色金融周报第174期丨央行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对象范围;2024年广东绿

发布时间:2025-02-17 22:09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4510   

丨央行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对象范围;2024年广东绿色贷款增长18.9%;国内首笔铝行业转型挂钩贷款落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曦柯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央行继续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

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央行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等,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扩大对于激发绿色投资活力、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绿色产业市场波动抵御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支持对象的范围扩大,将推动金融支持工具创新与衍生品的多样性。

2、2024年符合CGT的绿色债券占存量绿债二成

2月12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的运行情况统计》。截至12月末,银行间市场共存续998只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1.69万亿元,其中符合《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债券245只,占比24.5%,发行总量3502.46亿元,占全部绿债的20.8%。

从券种看,中期票据发行量最大,达2294亿元;从主体评级看,AAA级债券占比最高,发行量达3298亿元。行业分布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位列前三。

交易方面,四季度《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成交量为707.2亿元,同比减少8.4%,中期票据成交占比最高,达81.5%。指数方面,CFETS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指数季度末收于111.3032,较上季度上涨1.5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市场稳步发展,中期票据和AAA级债券占据主导,但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显示绿色债券市场需进一步激发流动性。

3、马骏:中欧新携手扩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近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等专家撰文表示,自2022年6月《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一期成果发布后,两年多来,CGT被多国采纳,并推动了绿色资产贴标实践。2023年,新加坡加入CGT二期工作,中欧新三方携手启动《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编制,旨在扩大覆盖范围并吸引更多经济体参与。

未来,IPSF分类目录工作组计划邀请巴西、印度尼西亚等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MCGT,并扩展其覆盖领域至气候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兴绿色投资主题。同时,中国、欧盟和新加坡将加强协作,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扩大MCGT贴标资产规模,并持续推动CGT在中国的市场应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CGT和MCGT的推出对全球绿色金融标准化起了重要作用,如何推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扩容和应用,是后续跨境绿色金融合作的重点。

4、上周碳价最高92.93元/吨

2月14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2.93元/吨,最低价90.97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1.93%。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10,161吨,成交额10,062,610.0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300,000吨,成交额27,760,000.00元。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410,161吨,总成交额37,822,610.00元。

2025年1月1日至2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411,730吨,成交额221,080,827.14元。

截至2025年2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2,680,394吨,累计成交额43,253,807,930.65元。

1、2024年广东绿色贷款增长18.9%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披露,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推动全国性银行在粤分支机构和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碳减排重点领域。2022年以来,辖内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广东企业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236亿元,惠及企业527 家,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15万吨,投放规模居全国前列,有效撬动绿色信贷高质量增长,在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末,广东绿色贷款余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广东碳减排贷款投放居全国前列,绿色贷款在较大的基数基础上仍保持快速增长,碳减排贷款的增长也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环境效益。

日前,广州市发布《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广州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绿色金融十条”,旨在全面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措施涵盖十大任务,包括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质升级、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其中,广州将支持南沙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绿色期货品种,并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探索跨境碳排放权交易。此外,措施还强调加快绿色金融标准研究与应用,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完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并做好绿色金融风险监测防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广州在绿色金融特别是碳金融方面创新频出,此次“绿色金融十条”为广州绿色金融发展、金融与碳市场结合,特别是绿色期货产品的开发等创新领域提供了系统性支持。

3、国内首笔铝行业转型挂钩贷款落地山东滨州

近日,国内首笔铝行业转型挂钩贷款在山东滨州成功落地。兴业银行滨州分行向山东省首批转型金融试点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发放了2亿元贷款。该笔贷款经权威第三方机构评估认证,以转型金融标准规范流程投放,利率优惠与企业主要产品能耗作为关键KPI指标挂钩,根据减排绩效完成情况最多给予10个基点的利率优惠。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试点区域,铝行业是其支柱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此前,为推动铝行业转型,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专业市场机构于2024年11月份共同印发了《滨州市铝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并筛选出包括魏桥创业集团在内的97家转型金融“白名单”企业。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铝行业作为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低碳转型现实任务较迫切。此次贷款的成功发放,是山东滨州当地针对地区经济特色,在主要产业低碳转型的有益探索。

4、开泰银行首笔“降碳贷”落地深圳

近日,开泰银行深圳分行成功落地首笔“降碳贷”业务,为深圳市某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授信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该笔贷款的利率与企业碳评级结果和碳减排效果指标挂钩,贷款利率最高可优惠15BP,成为深圳首家落地该业务的外资银行。开泰银行是目前唯一一家以深圳为总部的东盟投资的银行,目前在中国设有深圳分行、成都分行、上海分行和深圳龙岗支行。

“降碳贷”是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围绕深圳企业碳账户开发的新型信贷模式。对绿色低碳表现优、减排效果好的企业,金融机构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差异化优惠,依据企业碳评级等指标精准“定价”,激励企业绿色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开泰银行首笔“降碳贷”落地,越来越多外资银行加入支持中国经济低碳转型行列。未来,大湾区可进一步推动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联动。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