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1 15:11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8054
白日看云坐,清秋对雨眠。
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用宋人邵定的这首五言绝句形容徐冬冬当下的状态,似乎颇为适合。
年少成名,周游世界,风光无限好的时候,徐冬冬选择回归北京蛰伏了起来。
丙申年三月十五
丙烯纸本 176cm×97cm,
2016 谷雨初候萍始生
他喜走在京郊泥土地上悟阴阳两气之变,作为艺术家,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八识感悟这缤纷的宇宙世界,似乎比常人更敏感些。大寒节气,突觉到脚底的泥土变得软似发面,这是一年中阴气最盛之时,地底下的阳气开始冒出来与空中阴气交融,如太极推手般来去自如。随着太阳黄经转至315度,立春到来,他体悟到阳气渐渐过了脚踝,草慢慢复苏了。感受着阳气漫过了小腿,小小花蕾已开放。再等阳气到了腰间,满眼皆是春天的景象。
徐冬冬的抽象绘画所要表达的,不仅是眼中所见,而是讲天地间气韵之变带来的生命问答,是大自然变化中所蕴含的中国哲学“因明至诚,因诚至明”“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从心性和自然两方面阐述“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之理。徐冬冬坚持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一中国古老文化中挖掘,是为探索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他说,“在这百年不遇的东西方文化大会通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定会产生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而这新型文化的一个主旨就是建立东方式抽象逻辑思维,这也是为建立我们自有的科学体系作文化思维基础,这样才会有自主的引领性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了这一目标,他隐居二十多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中汲取养分,建立中国抽象绘画。二十多年来,他一路探索,创作了以天籁为源的《音乐》系列,以《诗经》为源的风、雅、颂系列,探讨儒释道三家的《神灵十则》《有与无》《迷失的快乐与幸福》《寂静》等系列作品,追求无我的精神,直到十多年前,独自面对大自然作生命问答,进入《四季》系列的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便是这个系列的开端。他说:“这十年如梦幻,如饥似渴,没有一分钟的停息……〞徐冬冬用140余幅色彩浓烈、肌理独特的节候主题画作,完成了自己对中国抽象绘画的定义。
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
十年创作间,徐冬冬除埋头于二十四节气,什么都没干,心里已容不下别的了。搁笔后又整理、完善了两年,交出版社出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此书两年来已加印8次,获评“中国好书”和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等奖项。
徐立京 著 徐冬冬 绘?
近年来,除创作外,徐冬冬还做了一件在他心里视为份量极重的事:参与筹建了其外祖父徐诵明在绍兴新昌的故居。祖孙间感情甚深,讲起外公,徐冬冬娓娓道来。徐诵明是中国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先驱,西北高等教育和中国病理学奠基人,早年曾先后担任过五所国立大学校长,他的教育思想紧跟世界先进教育方向,又立足于本土文化,办学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一生倡导“民族复兴之基础在于教育”。尽管家中小辈大都从事医学或理工科,对于这个小时候就“很倔强”的外孙徐冬冬选择画画,这位教育家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张载说:“人性固有天道。”老人家从不过问徐冬冬到底在画什么,但常跟他讲,一个人需要建立为学态度、治学方法、精神气质和人格境界。作品就是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境界的反映。
己亥年六月廿二
丙烯纸本 176cm×97cm,
2019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
徐冬冬入门笔墨,上溯宋元历史名家,尤好青藤、八大、担当、石涛,凭对中国写意画的高度领悟,常在笔墨间与倪云林等高士雅集,这也是其将隐居地取名“云归处〞的源由。上世纪80年代初,徐冬冬25岁就出版了八开本的诗画集,文化大家刘开渠、聂绀弩为其作序,翻译大家杨宪益又将其诗文译成英语介绍海外;27岁,由中国美术馆主办《徐冬冬画展》及收藏收仪式,在中国美术馆的主大厅圆厅开幕;29岁,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31岁,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徐冬冬足迹——十省市巡回画展》,这也是文化部首次为艺术家主办巡回展览。他在艺术上受到吴作人、刘海粟、刘开渠、王森然等名师指点,同时,他又跋山涉水,师法自然,历黄山武夷九华,走云贵川滇,悟日月山川之气韵。此时,徐冬冬也开始思考和理解了中西方风景画背后的根源相异之处,尝试沿用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的特点,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与中国意象相会通。徐冬冬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诗的国度,“诗意”充实着中国人生活的点滴,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笔墨思维与西方光影呈像所融合的境界,就是中国印象绘画,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彩墨画。如今回头来看,徐冬冬在近五十载艺术生涯的前二十多年对于中国传统意象绘画和中西结合的印象绘画的探索,也是与同时代中国美术界从传统到追求中西融合的求索过程相吻合。而其后二十多年的笔墨耕耘,皆在探索建立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的绘画开新之举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是《四季》系列组画的第一组,从意象、印象到抽象,徐冬冬在完成自己的绘画三阶段问道时,说“其演变过程是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站在对人类文化进程和东西方文化演变比较的高度上,问答了一些关于人类社会文化与宇宙自然关系的问题。
画生命中无形之大象,作宇宙间生命的问答
癸巳年十一月十八
丙烯纸本 176cm×97cm,2013
大雪三候荔挺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老子说,万物生于静,归于静。世间所有绚烂终归于朴,这是徐冬冬从“大雪”中参悟的智慧。2003年,在欧美各国上千家文化机构参与下,他用行为艺术完成“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创作后,回国,在京郊营造一处小园,取名“云归处”以纪念倪云林高士,开塘养鱼,并植数棵牡丹,过上了与牡丹度日的隐逸生活,开始思考何为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的绘画,探讨诸如“意识是物质吗?”“何为真、何为善与恶”“生命的意义”“生与死”等根本性问题,通过抽象的笔墨来展现其思考,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遐想。徐冬冬所倡导的中国抽象绘画,是要在中国哲学里寻找抽象概念,与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中的思维相会通,使之成为其绘画语言。它与西方文化原教旨中“以人类为中心”“利己”的主张有本质性不同,而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利他”的精神。他说,这是中国抽象绘画基础性总纲。
徐冬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其对真、善、美的思考,不是从已有的美学经验中所得,而是从宇宙间那时、那分、那秒的物质生命的真谛中的“真”而来。它不只是眼见为实的“真”,它的“真”,强调逻辑思维的科学性,而“善”的表达,则来自中国传统心学的滋养。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善恶不在求“利”上,而在“知”字上,人类的理想与追求在扬善抑恶,恶是不能根除的,有善必有恶,和四季中有阳必有阴一样,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当我们明了真谛,知晓善恶,美不必刻意追求,便可自然呈现。这个自然产生于“心”,心为宇宙本体,这就是陆九渊所言“吾心即是宇宙”的意思。这套组画的创作方法更不同前人,不再是构图、色彩、笔法等简单的工艺方式,而是将中国哲学里基本概念的“气”引入其中。儒家张载最早提出宇宙万物皆是“气”的理论,还有道家陈抟和周敦颐又有关于太极阴阳两气之说……徐冬冬把阴阳两气直接作为创作之源,阳气来自太阳而阴气来自季风,季风的方向取决于北斗七星的把柄所指,如把柄朝东是春季到来,东风而至,立春初候为“东风解冻”就是此理。奇特的画境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呈现出来,每幅画的纹理皆与北斗七星把柄方向一致。画面上纹理乃自然形成,而非刻意为之。
徐冬冬在创作中追求“不时不作”,用眼、鼻、耳、舌、身、意等八识所感悟,表达空的真象而非色的假象。色彩为万物阴阳气韵的表达,画家按节气的每候去感悟阴阳两气之变,落于笔端,春采甘露,夏携新雨,秋含风沙,冬化晴雪而融色。取每候当时之水而融色,百色入洗挥毫泼之,水色交融如瀑泻之,遇古老的宣纸,肌理万般浮现,层层叠染,一层一变,气象万千。当冬季寒冷极致“大雪”节气,画家干脆将画作抬至室外冰天雪地,如画盖上雪被。他站在花园里与画作一起任大雪纷飞,作内心的读白。他在大自然中作画,内心跳动与大自然和鸣共振,奇异的画面在此时生长:有似像烈火中成型瓷器的冰裂纹,有似像戈壁深处的自然风化的筋脉石,其变幻的纹理、绚丽的颜色,是大自然在季节交替时,阴阳两气变化中得到相互平衡而达和谐的过程。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生命表达。
戊戌年八月二十
丙烯纸本 176cm×97cm,
2018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
早在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从科学上,也从文化的意义上给予肯定,认为这是中华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五天一候,一候一变,三候为一节气,六个节气为一季节,一年为四季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其中有亘古不变的宇宙天象,有应时而变的物候现象,有自然万物的交叠更替,更有先民的时间与生命智慧。徐冬冬不是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创作看作一般知识性的命题,而是建立在自己对东方式抽象逻辑思维的理解之上,追求在“离形去知”的状态下达到“无知之知”之境。“气”与“阴阳”,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太阳、地球、月球等星象运动位置、轨迹的相对变化,古人通过对阴阳两气变化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总结出中华历法、物候、气候,并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哲学,以及阴阳两气和谐、平衡的生命哲学与宇宙观。
徐冬冬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从每时、每日、每候的阴阳两气交合变化,感悟宇宙世界的抽象母本,其作品是深埋在天地间的生命之心,是转瞬即逝的永恒,是生命中有与无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表达。“笔走色空里,墨含有无中”。在徐冬冬的四季艺术生活馆里,悬挂着一幅由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书奉徐冬冬的诗作:“笔从色中过,五蕴本自空。静心四季里,冥想天地间”。徐冬冬说,“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探索中国抽象绘画流派是“小我”;企盼将之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是“大我”;辨别自然生命中的真、善、美,进一步完善人格美德,是大道中的“大我”。他希望能有更多同道一起推动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将抽象逻辑思维带入到中国新型文化的构建中,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提供创造性想象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