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3 08:05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6853
近期最火的电视剧《繁花》中,有一段近4分钟的场景:胡歌饰演的阿宝在爷叔的安排下,请宁波红帮裁缝量身定制西服三件套。从面料到款式,都无比讲究。西装三件套一上身,“派头、噱头、苗头”都有了,从那以后,工人阿宝也就摇身一变成黄河路上腔调十足的宝总。随着《繁花》热播,“红帮裁缝”这一群体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在上海、浙江等地都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定制西服。
徐俊馥工作室并不大,是传统的“前店后工厂”样式。门店中央,放一张玻璃大方桌,四周衣柜里,挂着做好的西装成衣,各式各样的面料摞在一起,凭客挑选。工作室只有两位主要负责人——80多岁的徐俊馥和66岁的陆庆东。两位红帮裁缝传人里,徐俊馥原是亨生西服的老师傅,也是全国首批高级服装制版师,陆庆东原是上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服装设计中心副主任。退休后,为把手艺传下去,两人一拍即合,开了这家小小的门店。
戴金丝眼镜,穿条纹西装三件套,打紫红色的领带,脚蹬皮鞋,徐俊馥对衣着的讲究,有股海派文化中一丝不苟的腔调。于他而言,做西装的人穿西装,本身意味着对客人的礼仪。工作室里暖气开得足,记者进门,他递过来衣架,帮忙把厚外套挂在靠近门口的衣橱里。“从18岁开始做衣服,做到81岁,已经有60多个年头。”徐俊馥说,自己开的这家工作室遵循红帮裁缝的传统工艺,前店后工厂,前面接待客人,后头就能开工制衣。
所谓“量体裁衣”,一个好的红帮裁缝,凭一把尺子、一双眼睛,就能为顾客定制一套扬长避短的西服。“每个人的体型不同,西服定制就是要让衣服符合人的体型,还得有包装的效果,使穿的人有所提升。”徐俊馥举例,比如好的男士西装,就要实现胸部饱满、腰身要显,衣服平平整整的效果。
红帮裁缝讲究四功、九势,其独到的“推、归、拔”烫功,可以使服装更合体型,更为整齐、美观。对红帮裁缝而言,单是用针就要千锤百炼。“老师傅讲了,一根引线没有三分重,24根肋巴骨根根动。”学艺以来,已经做了60多年裁缝的徐俊馥把老师傅的话记得很牢,“他有一句话,太公作样,拿着一块料子,要像对待祖宗一样,要很恭敬。”
来店里定制西装的客人,总体年龄在35-55岁之间,以口耳相传的熟客为主,也有不少外国客人。有人初入职场,想用一套合身的西服应对面试;有人新婚,在妻子陪同下定制婚服;也有不少商务人士,工作场合需要穿西装打点门面。
工作室严格按照红帮裁缝“量、裁、试、改、做”的工艺操作流程进行西服制作。“从客人进店开始选面料,到成衣拿出去,基本上要一个月。”陆庆东最近也在看《繁花》,“对于西装面料的选择,爷叔说得很好。阿宝穿西装的过程就是身份的变化,原先他穿夹克衫、蹬脚踏车,后来穿西装坐出租车,头势清爽、衣服挺括。”他说,在《繁花》里的年代,西装面料还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如今越来越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也给顾客提供了更大挑选余地。
从选料、试衣到拿衣,顾客需要来三趟店里。即便只是取衣服,徐俊馥和陆庆东都拒绝使用快递或他人代拿的方式。“客人来了,穿上西服后,‘哦哟’一记,说衣服‘赞’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徐俊馥说。
《繁花》的故事说的是上世纪90年代,那是红帮裁缝的黄金时代。剧里提到的“上海服饰公司”就是陆庆东工作过的上海时装公司,距离500米的华联商厦则是剧中“沪联商厦”的原型,在这里,宝总把外地来的三羊牌一炮打响。“华联商厦卖羊毛衫、针织衫是最有名的,改制后,一楼进去了化妆品、黄金饰品;针织衫就放到我们一楼时装公司的服装商店,到现在,一楼东面还保留了羊毛衫、针织衫。”
看到《繁花》里熟悉的南京路,陆庆东有亲切感,也有失落感。“以前单单一条南京路,定制西装店几十家,门前要排号,有人早上三四点钟就来排队。现在选择多了,销售模式也变了。”守着一家小门店,遵循红帮裁缝的传统,以“前店后工厂”方式手工制作西服,这种模式在如今的上海已经不常见。
入行40多年来,陆庆东带过6个徒弟,当年的上海时装公司工厂里有几百个裁缝,然而所有人加起来,目前从事服装行业的人,只余他一个。“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宁波红帮裁缝的后代,已经五六十岁,不少人都回乡了。学这行不容易,关键要坐得住,这根针要捏得牢。等我们老了,做不动了,谁来做这个行当?它的传承是很吃力的一个问题。”他期待,电视剧的热播能带动更多人关注红帮裁缝,把凝聚几代人心血的手艺传承下去。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